1140720《Henry 醫師報報》-- 臉紅不是打巴掌!孩子這樣的紅疹,其實是「蘋果病」

👋 上次聊完常見的蚊蟲叮咬後,果然收到不少家長來訊問診,有圖有真相,小朋友被咬完後出現的紅腫、水泡,常讓爸媽好焦慮。
但其實,有些看起來像是「被咬」的紅疹,其實是病毒感染造成的免疫反應!
這次 Henry 醫師獲得家長授權,要來分享一個「看起來像蚊子咬,但其實是病毒疹」的案例👇
🧒 小朋友臉頰出疹,像被打巴掌?
家屬傳訊詢問Henry醫師,表示小朋友:
☑️ 沒有食物過敏
☑️ 沒吃新食物
☑️ 沒吃藥
☑️ 沒曬太陽
☑️ 沒有感冒症狀
但:
✅ 前一天突然臉頰紅腫(不癢不痛)
✅ 右耳後腫脹不適
✅ 整體精神活力良好
🧠 Henry 醫師一看就想到——
這很有可能是**「傳染性紅斑」**,也就是俗稱的 「第五病」!


雙側臉頰明顯紅疹;下肢也出現網狀紅斑 (圖片感謝家屬授權提供)
🦠 第五病是什麼?
這是一種由 人類微小病毒B19(Parvovirus B19) 引起的病毒感染。

🔹 疹子特徵:
臉頰紅腫、像被打了一巴掌,又叫「蘋果病」🍎
接著身體會出現網狀花花的紅疹,從軀幹、四肢慢慢散開。
🔹 流行性:
去年底日本就曾爆發疫情,國人染病可能和旅遊往來有關。
🔹 治療方式:
和多數病毒一樣,目前沒有特效藥,主要是退燒、止癢、休息的支持療法。
👶 為什麼叫「第五病」?
其實早在 1880 年,為了分類兒童常見的出疹性疾病,醫界用編號方式來命名:
編號 | 疾病名稱 | 病原類型 | 致病原 | 典型疹子型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第一病 | 麻疹 | 病毒 | 麻疹病毒(Measles virus) | 從耳後開始的融合性紅疹,會自上而下擴散,常伴發燒與結膜炎 |
第二病 | 猩紅熱 | 細菌 | 化膿性鏈球菌(Group A Streptococcus) | 細小的沙紙樣紅疹,多見於軀幹、腋下與鼠蹊部,可合併草莓舌 |
第三病 | 德國麻疹 | 病毒 | 德國麻疹病毒(Rubella virus) | 細小、粉紅色斑丘疹,由面部向下擴散,常輕微無癢 |
第四病 | 後來認為不存在 | - | - | - |
第五病 | 傳染性紅斑 | 病毒 | 人類微小病毒B19(Parvovirus B19) | 臉頰出現如巴掌印樣紅疹,四肢則呈網狀紅疹 |
第六病 | 嬰兒玫瑰疹 | 病毒 | 第六型人類皰疹病毒(HHV-6/HHV-7) | 高燒退後突發的玫瑰色斑疹,多出現在軀幹與頸部 |
如需設計成圖片表格、簡報或家長用懶人包,我也可以幫你製作!
除了第二病是細菌,其餘通通是病毒引起。這些名稱現在很少人提,但臨床上還是常見!
📱 Henry 醫師也提供線上即時諮詢
解決孩子的病痛,也陪你一起育兒不孤單!
👉 所有個人連結都在這裡
https://linktr.ee/drhenrychu