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40710《Henry醫師報報》- B型肝炎與環境毒素

你好,
又到了和您分享臨床見聞的時間了!
今天想聊聊門診常遇到的狀況:
🔍 《B型肝炎反應異常》
體檢報告出現異常,該怎麼看、該不該補打疫苗?
📋 常見檢查項目與意義
大多數體檢會抽兩項:
- HBsAg(表面抗原) → 有的話表示:目前感染中 / 是帶原者
- HBsAb(表面抗體) → 有的話表示:曾經感染痊癒 / 有抵抗力
結果如何解讀?
- 只有抗原:可能是急性感染中
- 只有抗體:有保護力,可能是痊癒後或打過疫苗
- 都沒有:尚未感染,也沒有抵抗力
- 都有:比較複雜,可能是
- 正在感染,免疫反應剛啟動
- 曾打疫苗但感染到不同亞型病毒
建議過幾個月後追蹤,大多會變成只有抗體(代表有抵抗力)
解讀與建議 | HBsAg表面抗原 | HBsAb表面抗體 | HBcAb核心抗體 | 解釋與建議 |
---|---|---|---|---|
未具免疫力-無保護力 | − | − | − | 尚未感染,但仍有感染風險。建議接種疫苗。 |
免疫控制-有保護力 | − | + | + | 因過去自然感染產生抗體,已康復且無傳染性。不需接種疫苗。 |
具免疫力-有保護力 | − | + | − | 已接種疫苗、未曾感染,具保護力。不需接種疫苗。 |
感染中 | + | − | + | 表面抗原為陽性,代表體內有病毒,具有傳染性。需進一步檢查。 |
可能已感染 | − | − | + | 無法確定是否為過去或目前感染。需進一步檢查。 |
💉 為什麼有些人打過疫苗卻「沒抗體」?
自民國75年起,台灣全面為新生兒接種3劑B型肝炎疫苗
理論上40歲以下的民眾大多打過
但實務上門診常聽見:
「醫生,我體檢報告是陰性,沒有抗體,學校說要補打…」
🔸 為什麼?
可能因為個人體質、免疫反應或時間久了抗體下降,
10年後有些人抗體會低到測不到
此時建議:
- 補打一劑疫苗 → 有些人會成功喚醒免疫記憶
- 一個月後抽血 → 若仍陰性,再補打剩下2劑
- 完成三劑後,不必每次抽血都看到抗體才安心
🔹 那萬一打完了還是沒抗體呢?
別太灰心!臺大醫院研究顯示:
即使抗體陰性,體內仍可能有免疫記憶存在
而且隨年齡增加,感染後變成帶原者的機率會下降
👉 結論:打完三劑後就可視為有保護力,不需一直驗抗體
😨 真正該擔心的是什麼?
多數人的擔心是:
「如果沒有抗體或被感染,會不會以後得肝癌?」
🔬 根據2025年最新研究:
單純B型肝炎感染,不會直接導致肝癌
❗但如果再加上接觸特定環境毒素,尤其是亞硝胺類
→ 就會改變肝臟免疫監控機制
→ 大幅提高癌變風險
🚫 警惕生活中這些「肝癌共犯」
🧂 加工肉品(臘肉、香腸、培根)
→ 含亞硝酸鹽,高溫煎煮易生成亞硝胺
🚬 香菸、二手菸
→ 含多種致癌亞硝胺
🔥 煎炸冒煙或燒烤焦黑處
→ 燃燒蛋白質易產生毒素
🥬 醃漬醬菜
→ 保存不當,亞硝酸鹽轉化為亞硝胺
🚱 地下水污染
→ 某些地區水源中可能含有類似物質

🧠 小提醒:毒性來自「劑量」
瑞士醫師 Paracelsus 在16世紀就說過:

“All things are poison, and nothing is without poison; the dose makes the poison.”
「萬物皆有毒,無物無毒,唯劑量使之為毒。」
✅ 總結
- B型肝炎抗體陰性,不代表沒保護力
- 補打疫苗後不必糾結有沒有抗體
- 更該重視的是日常環境毒素暴露
- 減少亞硝胺接觸,比一味驗抗體更有意義
📣 公告
Henry 醫師即將於8月起前往基層繼續服務
相關資訊將在群組另行公告!🩺😊
📎 個人連結:https://linktr.ee/drhenrychu