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40330 <Henry醫師報報>

1140330 <Henry醫師報報>

天氣已經回暖了,熱熱的感覺也開始回憶起來。不過沒想到,近期流感的個案還是陸陸續續出現。

Henry 醫師上週還收治了一位不滿 1 歲的小朋友,診斷為 A 型流感併發複雜性熱痙攣,一度擔心會不會進展成兒科醫師的夢魘—— 急性壞死性腦炎 (Acute Necrotizing Encephalopathy of Children)。此為流感重症之一,是個非常可怕且讓人措手不及的疾病。

所幸,在加護病房觀察治療幾天後順利出院,緊張的心也終於放下了。


流感與橫紋肌溶解

除了腦炎,更多的是許多小朋友感染流感後,會併發 橫紋肌溶解症,主要發生在下肢,尤其是小腿。小朋友會表達 「很痛,痛到不能走路!」,抽血檢驗就會發現 肌肉酵素 (CPK) 飆高,從數千到數萬都有可能(正常值不到 100)。

曾經有家長遇到小朋友肌肉酵素 2000 多,覺得超級高、好嚴重。Henry 醫師讓她看另一位住院小朋友 70000 的數值後,立刻覺得自己的小朋友沒什麼了。(是在比戰鬥力嗎?哈哈!)

這種 橫紋肌溶解 的現象就像 劇烈運動後肌肉受傷 一樣。除了給予止痛藥外,最需要的就是 多喝水,讓身體代謝掉這些大量受傷的廢棄物,並給予肌肉修復再生的時間。大約 1~2 週 才會康復。


為什麼要多喝水?

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個疑問?從小到大,醫師都說要 「多喝水」,但到底為什麼呢?

首先,我們在一般狀態下,通常都處於 相對缺水 的狀態(可經由儀器檢測),但因為身體是健康的,所以並沒有特別感覺。

一旦有病原體入侵,身體為了對抗它,會需要 大量的水分 來協助免疫反應。如果這時仍維持平常的喝水量,體內水分的 供需會極度不平衡,導致以下狀況:

  • 局部水腫疼痛,但整體循環水分流失
  • 排汗系統無法順利運作,退燒效果不佳
  • 呼吸道黏膜缺水變得濃稠,無法有效捕捉病毒
  • 纖毛擺動能力下降,病毒更容易滯留並深入感染

這就是為什麼感冒時喉嚨會痛,甚至覺得 「乾乾的、卡卡的」


藥效與補水的重要性

接下來,看了醫生、吃了藥,藥物最活性的階段 大多是經過身體代謝後的二級產物,而這個代謝過程 都仰賴水分

如果身體缺水,藥效無法正常發揮,直覺反應就是 藥沒有效,體溫也退不理想,進而反覆求醫。

這幾年大家害怕的 「腦霧」 現象,某種程度上也是因為 血液滲透壓變化,造成腦細胞缺水,導致神經傳導功能異常,進而產生 疲倦、注意力不集中,甚至頭脹的感覺

這些都是身體告訴你 缺水了!趕快補水!


喝多少水才夠?

那到底該喝多少水呢?會不會水中毒?

📌 簡單計算方式

每公斤體重 × 30~40 mL

例如體重 60 公斤的人,每天應喝 1800~2400 mL 水。

感冒發燒時,可以比平常再增加約 1000 mL

觀察尿量與顏色深淺,即可評估是否補充足夠水分。在這範圍內,通常不會發生水中毒。


水溫的重要性

💡 水溫也是一個小重點!

大家應該都知道,結論就是 要喝溫開水 (37~45℃),原因如下:

  • 溫開水最接近體溫能幫助黏膜放鬆,促進循環
  • 冷水會讓血管收縮纖毛擺動變慢,使痰液更難排出
  • 研究發現,冷刺激可能降低局部免疫反應延長感冒恢復時間

這背後與 自主神經系統的活化 有關。


給身體準確的支援

身體有自癒力,感冒一般會自己好。

可能有些人會覺得這是廢話,但 趕快康復的關鍵,就是提供身體準確的支援!

足夠的水分,讓身體順利回到平衡狀態!


線上即時諮詢服務

「高燒不退、嘔吐腹瀉、食慾不振、連日狂咳、劇痛大哭」

當孩子正經歷上述病痛時,照顧者一定感到心急與焦慮。

Henry 醫師提供 線上即時諮詢 服務,若有需要,也可即刻聯絡醫院安排進階處理,幫助孩子解除病痛,也減輕家長的無助與焦慮。

📌 Henry 醫師的個人連結:https://linktr.ee/drhenrychu

Read more

1140810《Henry醫師報報》-代謝症候群:我的紅字警訊

1140810《Henry醫師報報》-代謝症候群:我的紅字警訊

經過了一個月的休假,最近這一周開始在新地點工作。說實在的,心中難免有中年轉職的焦慮不安,有種「啊,也到這年齡了啊」的感覺。學習新事物稍微比較吃力一些,但還是保持正面積極的心態,以謙卑學習的態度,繼續為各位服務。 另一方面,我赫然發現自己的體檢報告出現的紅字變多了!糖化血色素破了 6.0,三酸甘油酯以及低密度膽固醇(也就是壞膽固醇)也超標了,已然可以稱為是**「代謝症候群」,或是「糖尿病前期」**。雖然身為醫師,我常常看這類病人,但發生在自己身上,才更能感受大家心中的焦慮感。 人生無常,有一天也可能像知名藝人突然面臨重大疾病。這對自身以及身邊所有愛你的人,都是一件非常震驚的事。因此,我必須好好面對自己的身體,做好保健。在診所,我會更常接觸到慢性病患者,也期待能就自身的體悟及經驗擴散出去,提供更多健康服務及幫忙。 說到了「代謝症候群」,就讓我來跟大家說明一下吧。要被歸類為此疾病,要滿足以下條件: * 腰圍: 男生 > 90 公分;女生

1140730《Henry醫師報報》:孩子健康的決策地圖,你畫對了幾條?

1140730《Henry醫師報報》:孩子健康的決策地圖,你畫對了幾條?

成功的人,不是每一個決定都做對,而是在重要的決定上,大多做對。 最近讀到這句話,很簡單,卻深刻。 我們身而為人,本來就會犯錯。 回頭一想,自己幹過的蠢事還真不少。 研究顯示: 一個人每天平均要做出超過一萬個決策。 從「今天要不要洗頭」到「孩子生病該不該就醫」,大腦不斷在挑選、判斷、放棄。 這樣的「選擇疲勞」(decision fatigue),說白了,也是一種文明病。 🔍 醫師如何應對選擇困難? 在我的行醫經驗中,也常面臨許多關鍵但不容易判斷的選擇: * 要不要安排進一步檢查? * 要不要用更強的藥? * 要不要找其他專科會診? * 要不要收住院,或是轉診? 有時候病情明顯,很好決定。 但更多時候,是模糊混沌的局面,只有等結果出來後,才知道方向對不對、未來能不能調整。 🧠 面對「醫療選擇」,家長也常感到焦慮 不只醫師,身為家長也經常陷入猶豫: * 小孩咳嗽幾天,要不要吃止咳藥? * 是否該去第二家診所再看一次? * 是否要自費補充益生菌/

1140720《Henry 醫師報報》-- 臉紅不是打巴掌!孩子這樣的紅疹,其實是「蘋果病」

1140720《Henry 醫師報報》-- 臉紅不是打巴掌!孩子這樣的紅疹,其實是「蘋果病」

👋 上次聊完常見的蚊蟲叮咬後,果然收到不少家長來訊問診,有圖有真相,小朋友被咬完後出現的紅腫、水泡,常讓爸媽好焦慮。 但其實,有些看起來像是「被咬」的紅疹,其實是病毒感染造成的免疫反應! 這次 Henry 醫師獲得家長授權,要來分享一個「看起來像蚊子咬,但其實是病毒疹」的案例👇 🧒 小朋友臉頰出疹,像被打巴掌? 家屬傳訊詢問Henry醫師,表示小朋友: ☑️ 沒有食物過敏 ☑️ 沒吃新食物 ☑️ 沒吃藥 ☑️ 沒曬太陽 ☑️ 沒有感冒症狀 但: ✅ 前一天突然臉頰紅腫(不癢不痛) ✅ 右耳後腫脹不適 ✅ 整體精神活力良好 🧠 Henry 醫師一看就想到—— 這很有可能是**「傳染性紅斑」**,也就是俗稱的 「第五病」! 🦠 第五病是什麼? 這是一種由 人類微小病毒B19(Parvovirus B19) 引起的病毒感染。 🔹 疹子特徵: 臉頰紅腫、像被打了一巴掌,又叫「蘋果病」🍎 接著身體會出現網狀花花的紅疹,

1140710《Henry醫師報報》- B型肝炎與環境毒素

1140710《Henry醫師報報》- B型肝炎與環境毒素

你好, 又到了和您分享臨床見聞的時間了! 今天想聊聊門診常遇到的狀況: 🔍 《B型肝炎反應異常》 體檢報告出現異常,該怎麼看、該不該補打疫苗? 📋 常見檢查項目與意義 大多數體檢會抽兩項: * HBsAg(表面抗原) → 有的話表示:目前感染中 / 是帶原者 * HBsAb(表面抗體) → 有的話表示:曾經感染痊癒 / 有抵抗力 結果如何解讀? * 只有抗原:可能是急性感染中 * 只有抗體:有保護力,可能是痊癒後或打過疫苗 * 都沒有:尚未感染,也沒有抵抗力 * 都有:比較複雜,可能是 * 正在感染,免疫反應剛啟動 * 曾打疫苗但感染到不同亞型病毒 建議過幾個月後追蹤,大多會變成只有抗體(代表有抵抗力) 解讀與建議 HBsAg表面抗原 HBsAb表面抗體 HBcAb核心抗體 解釋與建議 未具免疫力-無保護力 − − − 尚未感染,但仍有感染風險。建議接種疫苗。 免疫控制-有保護力 − + + 因過去自然感染產生抗體,已康復且無傳染性。不需接種疫苗。